“农医结合”材料助力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
中国农科院6月25日发布消息称,该院麻类研究所特色作物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国内科研单位,首次以柑橘资源为核心开发新型生物材料,实现“抗感染”与“促再生”双效合一,为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开辟了新路径。
中国农科院6月25日发布消息称,该院麻类研究所特色作物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联合国内科研单位,首次以柑橘资源为核心开发新型生物材料,实现“抗感染”与“促再生”双效合一,为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开辟了新路径。
"我的糖化达标了,才5.9%!"李阿姨拿着检查报告兴奋地告诉家人。可医生却告诉她:"您的情况需要更严格的控制。"这让她困惑不已。在糖尿病管理中,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并非一刀切的6.0%,而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群、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设定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,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,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。
在糖尿病治疗领域,每一项研究成果的公布都可能为患者交出一份新的抗糖答卷。近日,随着COMBINE 1研究、COMBINE 3研究结果正式发表于《柳叶刀》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& Endocrinology(1区Q1,IF=44)[1,2]
糖尿病,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影响全球超过5.4亿人。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,根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,中国20~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约有1.4亿,占全球糖尿病数量的1/4。
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中,哪一类最容易被忽视,却最影响生活质量?医生在门诊常听到这样的抱怨:“脚底像踩棉花,晚上睡觉火烧火燎。”这不是普通的疲劳,而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。
这一类人,医生看得多——他们身上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特征:大约在60岁前后,悄悄戒掉了6件“大多数人舍不得停”的事。不是因为有人强迫他们,而是身体用各种方式“提醒”了他们:不改,就晚了。
糖尿病,这个困扰着全球超过4.6亿人口的慢性疾病,在中国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2.8%。血糖监测对患者而言,不只是数字的波动,而是生活质量的晴雨表。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在与时间赛跑,与自己的身体对话。
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选择,终于又多了一条有希望的路。胰岛素不再只能扎针打进身体,而是可以像吃饭一样吞下一颗药丸,这是个什么概念?对很多人来说,是一种解脱,更是一种希望。
糖尿病这一全球性健康危机正在影响超5亿人的生活,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。据估计到2050年,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攀升至13.1亿1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现代医学始终致力于探索更高效、更优质的糖尿病管理方案,脚步未曾停止。
治疗 礼来 糖尿病 ada orforglipron 2025-06-24 15:38 6
在中国,糖尿病早已不是罕见病。数据显示,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,就有近1人患有糖尿病。而在251个糖尿病患者中,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摆脱并发症、安享长寿?
“糖尿病疫苗”的消息一出,朋友圈瞬间炸锅。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:真的假的?打一针就能不吃药、不控糖、不打胰岛素,甚至一劳永逸?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,但这事,它确实在悄悄往现实靠近。
据知情者透露,健哥是23日下午两点钟去世的,走得特别突然,而在去世前一天,健哥还在正常直播营业,很多网友得知健哥猝逝的消息都感到分外震惊,毕竟健哥的年龄并不大,之前也毫无异常,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之脆弱无常。
“为什么血糖控制得很好,脚却越来越麻?”门诊中,一位62岁的糖尿病患者提出了这个问题。他的空腹血糖一直维持在6.5 mmol/L左右,糖化血红蛋白也在7%上下,标准意义上“控制达标”。
6月24日,博瑞医药(688166.SH)在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第85届科学会议上,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-1受体(GLP-1R)/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(GIPR)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的两项II期临床研究数据,以及新型胰淀素(Amy
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(ADA)科学年会于2025年6月20-23日在美国芝加哥隆重举行。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进展,是当前优化个体化患者管理、改善长期预后的核心挑战与关键机遇。
38岁的李国建是一名流水线的工人,由于是热门产业,他时常要加班,所以经常需要熬夜,为了减少熬夜的疲劳和压力,他经常是靠现在最流行的奶茶续命,没有时间吃饭时,他总是会点一杯标准糖的奶茶,奶茶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,所以工作了好几年的他,每年都会胖十斤。体重的加重让他
3期临床研究ACHIEVE-1“出炉”,或将成为患者治疗新选择。据悉,根据研究,新型口服小分子GLP-1RA药物能在40周内为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糖化血红蛋白(A1C)和体重降幅,且安全性与注射型GLP-1RA类药物一致。在所有剂量组中,在研药
糖尿病不是一天形成的,也不是悄无声息走向终点的。哈佛医学院一项对超过200名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的追踪研究,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:多数患者在生命终结前的6至12个月内,身体会出现5个高度一致的变化。
糖尿病的真正元凶,远不止甜食。你以为戒掉糖就能逃过一劫?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支持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揭示:每天摄入的液体热量,对胰腺的负担,是甜食的2倍以上。真正让胰岛功能崩溃的,不是你嘴里的糖,而是你手里的那瓶“看起来很健康”的饮料。